
您现在的位置:
主页
> 健康讲堂 >
科普文章
健康讲堂
联系我们
联系电话:
0411-84211244,81880298
我们的位置:
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890号
肿瘤患者如何筑起流感“防护墙”
发布日期:2025-02-18 浏览:5389次
李大爷是一位肺癌患者,正在接受化疗。今年冬天,他因一次普通的流感住院两周,不仅耽误了治疗,还引发肺炎。“没想到一次感冒会这么严重!”他回忆道。
事实上,像李大爷这样的肿瘤患者并不少见。为什么肿瘤患者更容易得流感?应该如何科学预防流感?本期我们就请肿瘤科的专家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。
1.肿瘤患者为何免疫力差
肿瘤本身的“捣乱”
肿瘤抢营养:肿瘤细胞生长快,会抢夺身体的营养,导致免疫细胞“吃不饱”,免疫功能下降。
肿瘤搞破坏:某些肿瘤(如白血病、淋巴瘤)会直接破坏免疫细胞,削弱免疫系统。
治疗的“副作用”
手术的“冲击”:手术虽然可以切除肿瘤,但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,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。
化疗/放疗“误伤”: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,也会误伤正常的免疫细胞,尤其是白细胞。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“战士”,它们的数量和功能受损,免疫力自然就会下降。
靶向药/免疫治疗引发“混乱”:部分药物可能过度抑制免疫反应或引发异常炎症。
生活方式的“拖累”
营养不良:肿瘤患者常常因为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等原因,摄入的营养不足,特别是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,这些营养物质是免疫细胞的“粮食”,缺乏它们,免疫细胞就会“饿肚子”,无法正常工作。
睡眠不足:睡眠是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“黄金时间”,如果睡眠不足,免疫细胞的更新和修复就会受到影响。
情绪压力:长期的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,让免疫细胞变得“无精打采”。
2.流感对肿瘤患者的危害
重症风险高
流感病毒可能引发肺炎、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,住院率比普通人高 2-3倍。
合并细菌感染(如肺炎链球菌)风险增加。
影响肿瘤治疗
感染后需暂停化疗/放疗,可能延误抗癌疗程。
病毒感染期间身体虚弱,降低治疗耐受性。
死亡率风险增加
研究显示:肿瘤患者因流感导致死亡的相对风险增加10-30%(取决于免疫状态)。
3.如何科学预防流感
疫苗:最核心的防护手段
流感疫苗: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40-60%,减少重症概率 80%。
接种时间:每年流感季前(北半球建议10月底前)。
注意事项:化疗间歇期可接种灭活疫苗(需避开骨髓抑制期),避免减毒活疫苗(如鼻喷疫苗)。
日常防护措施
切断传播途径
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/N95,避免人群密集场所。
勤洗手(肥皂+流水至少20秒),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。
家庭中有人感冒,患者需单独房间、分餐、通风消毒。
增强免疫力
饮食:高蛋白(鱼、蛋、豆类)+ 维生素C/D(橙子、深色蔬菜、日晒)。
睡眠:保证 7-8小时高质量睡眠,促进免疫修复。
运动:每日30分钟温和运动(散步、太极),避免过度疲劳。
环境管理
室内湿度保持在 40-60%(干燥环境易损伤呼吸道黏膜)。
每日通风 2-3次,每次30分钟。
药物预防(需医生指导)
奥司他韦/扎那米韦:适用于未接种疫苗且接触流感患者的高风险人群,48小时内用药预防效果最佳。注意:不可替代疫苗,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。
4.感染流感后如何应对
立即就医
出现发热、肌肉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时,24小时内就诊。告知医生肿瘤病史及当前治疗方案。
抗病毒治疗(需医生指导)
尽早使用奥司他韦/玛巴洛沙韦(48小时内最佳),缩短病程。
调整抗癌治疗
暂停化疗/放疗至症状消失,避免免疫系统受到“双重打击”。
家庭隔离
单独房间,家属佩戴N95口罩,患者餐具、衣物单独消毒。
肿瘤患者预防流感需采取 “疫苗优先+严格防护+营养支持” 的综合策略,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,获得个性化防护措施,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,保障抗癌治疗的顺利进行。